
有一種老,叫炎性衰老(Inflamm-Aging)
Share
炎性衰老(Inflamm-Aging)的概念由Franceschi於2000年首次提出。用來描述由於體內促炎與抗炎反應失衡導致慢性輕度炎癥狀態,這種慢性炎癥狀態會導致包括皮膚在內的組織器官衰老。
炎癥是身體為了清除病菌、修復損傷而發起的一種自我保護機製!以心血管反應為中心,涉及多種器官以及局部微環境。此過程促炎和抗炎反應之間能形成平衡穩定的狀態對機體來說最好,因為失去平衡會導致輕度慢性炎癥狀態,並由此引發免疫衰老,加速衰老過程。當炎癥發生時,皮膚出現紅、腫、熱、痛、癢等癥狀均被稱為炎癥反應。
當炎性因子水平升高,機體長期處於低度慢性促炎性反應進行而升高的狀態。炎癥會促使自由基的釋放,損傷初始細胞損,加速皮膚衰老,引發慢性病及重大疾病。我們的身體正常情況下會有一定的炎癥,維持內環境平衡的生理性炎癥,通過皮膚屏障的保護能力來調節,防止皮膚受損。而年齡的增加以及外界各種刺激,會導致這種生理性炎癥被放大,最終形成炎性衰老。
一、定義與特征
定義:炎性衰老是指機體在沒有明顯感染的情況下,隨著年齡的增長,長期處於一種慢性、低水平的炎癥狀態。
特征:這種炎癥狀態可能涉及多個組織和器官,導致健康衰退、身體虛弱,以及與老化相關的疾病。
二、潛在原因與機製
垃圾累積理論:隨著年齡增加,細胞內的大分子會受損,同時修復和自噬功能進行性衰退,這種積累的大分子損傷會導致細胞「垃圾」水平增加,通過先天免疫信號引發炎癥。
免疫細胞衰老:免疫細胞(包括先天免疫細胞和適應性免疫細胞)的衰老會導致其功能下降,從而增加無菌性炎癥的水平。
炎癥因子的復雜作用:多種炎癥因子(如白細胞介素、腫瘤壞死因子等)在炎性衰老中起著重要作用。這些因子的水平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,有些因子表現出抗炎作用,而有些則表現出促炎作用。
三、臨床表現與影響
疲勞:長期慢性炎癥累積帶來的耗能可能會加重疲勞感,即使休息也難以恢復。
健康問題:炎性衰老可能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,如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。
皮膚老化:皮膚免疫炎癥會導致皮膚加速衰老現象,表現為膠原蛋白流失、肌膚修護能力減弱,以及敏感、痤瘡、色沈、松皺等問題。
四、預防與幹預措施
生活方式調整:通過體育鍛煉(如降低慢性炎癥的運動)、飲食(如地中海飲食,富含植物性食物等)等可以起到一定作用。
醫療幹預:一些相應的醫藥開發也在進行中,期待有好的臨床結果。然而,目前尚無特效藥物能夠完全逆轉炎性衰老的過程。
綜上所述,炎性衰老是一種與年齡增長相關的慢性炎癥狀態,涉及多個組織和器官的功能下降和疾病風險增加。通過生活方式調整和醫療幹預等措施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和延緩炎性衰老的進程。